軟滑雪糕背後的邪惡添加劑 疑引發無藥醫炎症性腸病
發布時間: 2017/10/17 19:17
最後更新: 2017/10/26 12:23
食雪糕可致腸炎無藥醫?中大今日(17日)發表世界首份有關炎症性腸病在全球的發病率及流行率的報告,顯示本港炎症性腸病過去30年飆升近30倍,此病專攻20至40歲,至今並無藥醫,大便帶血、腹瀉或腹痛等症狀會終身伴隨病人。研究團隊引述外國初步研究發現,雪糕、糖或花生醬內的食物添加劑會引致腸發炎。
炎症性腸病可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兩大類,患者的消化道會發炎和潰爛。發病年齡一般介乎20至40歲,症狀包括大便帶血和黏液、腹瀉、腹痛、體重下降、發燒及消化道以外的器官如眼睛、皮膚和關節發炎等,症狀更會終身伴隨病人。患者一般需要用藥物控制病情,嚴重者則要接受手術治療。
現年29歲的患者Irene去年6月腹瀉入院,最初以為一般腸胃炎,留院2天就可出院,但結果被確診患克隆氏症,住了約1年半醫院,更要2次進行切小腸手術。
Irene對自己為何患病無從稽巧,她指克隆氏症患者通常都是易痾、易肚痛的人,她並不是,自小身體健康,不煙不酒,家人亦都健康。
Irene住院1年半,目前仍要依賴全靜脈營養輸注液,即將營養成分直接輸入血內。由於Irene腸道有不同地方收窄,每次進食都會隱隱作痛,只能吃清淡和易消化食物,但稍後可望出院回家。她坦言:
知道這病會跟自己一世,要一直吃藥控制病情,都唔期望完全不用吃藥,但希望研究可食少些藥,食輕量一點。
中大醫學院多名腸胃科專家包括校長沈祖堯教授、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,以及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黃秀娟教授等組成的研究團隊,與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(University of Calgary)合作,蒐集1990年至2016年間,逾11,000份有關炎症性腸病的研究報告,並進行分析。
研究結果發現,炎症性腸病於21世紀開始出現流行病學轉移。自1990年起,西方國家的發病率和流行率保持平穩,但其他地區的發病率和流行率卻不斷上升,相信與西方文化的影響力增加,愈來愈多國家或地區的人民生活習慣改變有關。
其中,香港在1981至1985年的發病率為每百萬人有1宗,但現時上升至26宗,數字較日本、台灣、新加坡等地高,當中南韓發病率最高,每100萬人有78宗,第2高是廣州。團隊預計2025年,全中國將會有超過150萬宗個案。
【其他熱話】雪糕含類雌激素致不育 12款安全雪糕之選【附名單】
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秀娟教授表示,炎症性腸病發病率的上升情況值得關注,本港於1985年的發病率只是每百萬人有1宗新症,現時的數字已增加近30倍。
黃秀娟指,現時未知道病因,但估計與環境因素、情緒、飲食習慣等有關,外國有初步研究發現食物添加劑亦有影響,包括「carboxymethyl cellulose」 (CMC) 及「Polysorbate 80」(P80),老鼠進食添加劑後腸內有克隆氏症的發炎症狀。
她解釋,很多食物都有 CMC 及P80,例如雪糕、糖和花生醬,
一定要添加劑才靚,令佢滑D、靚D,你自己整花生醬,油和花生混合不會咁靚,小朋友不會吃,出面很多食物都是這樣用添加劑。
綜合營養師意見,常見含CMC及P80食品如下:
- 冷凍甜點︰雪糕、果凍
- 搽麵包醬料︰花生醬、沙律醬、奶黃醬、燒烤醬、果醬
- 罐頭食物︰酸瓜、醃菜
- 奶製品︰高鈣低脂牛奶、芝士、牛油
黃秀娟提醒,食品成分表中CMC及P80或分別標示為E466和E433,須定型或長期保鮮的食物添加劑含量會較高,如雪糕、牛油及罐頭食物。
研究團隊會邀請患者紀錄他們的飲食習慣,包括將他們吃的食物拍照,尤其是拍下營養或成分標籤,包括添加劑成分。黃秀娟說:
若研究得出哪些添加劑有影響,不是叫小朋友完全不要吃,但不要吃那麼多,有些小朋友真的日日吃雪糕,如果本身基因已有問題,就更易發病。
她指出,由於此症病理成因未明,亦未有根治方法,相信於病例數目還未到頂峰之時,未來10年是找出此症成因及預防方法的黃金時間。